这次湖南教育出版社将一批世界科普名著集中起来统一出版,并且标出青少年科普、大众科普和高级科普三个层次,其中青少年科普作品在首批推出的14册作品中竟占了9册,我想它们一定会像当年轰动世界文坛那样,受到我国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。
这些世界科普名著都是知名大科学家专门为孩子们、为青少年们写作的,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,正如著名的物理学家、化学家法拉第在69岁高龄时,专门为孩子们在英国皇家学院举办圣诞讲座《蜡烛的故事》时所表白的那样,他认为“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,而且要从孩子开始”。他们这样做,既是出于对自己专业的热爱,更是出于对青少年未来所寄予的深厚的期望。
为什么科学大师们写作的这些科普名著就那么能引人入胜呢?《元素的故事》一书的译者曾经指出作品的特点,因为作者不是简单、枯燥地只讲知识,而是着重描述了科学家的劳动,他们在具体的实验中所进行的探索;在介绍新理论的时候,尽力描写推理的自然过程;在谈到分光镜等仪器时,不是简单地介绍原理,还要描述它是怎样创造成功的,以及科学家曾经怎样用它来进行观察……总之,作者如同领着读者一同进入科学的实验室,和科学家共同品尝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喜悦……
这样的科普作品,它所提供给读者的,除了科学知识本身以外,还包含着科学的精神,科学的方法,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态度。
这些科普名作在写作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,就是它的生动性和趣味性,它的青少年观点。比安基在写《森林报》的时候,就力图使那些陈放在博物馆里的动物标本一个个苏醒过来,所以他总是用艺术的语言,生动的描写,让那些奇妙、美丽而又珍贵的动物,永远地活现在他的作品里。也正像法拉第这样一位科学伟人,在给孩子们讲《蜡烛的故事》时那样,善于将自己变为小孩,善于跟自己的小读者一起惊异、欢笑、讨论和共同作出结论。